《中國表達》 讓世界愛上重慶、讀懂中國
2022-08-31 20:48:17 來源:重慶文藝網

近日,巴南電視臺綜合頻道全天多時段在《精彩巴南》欄目中,播出了巴南區融媒體中心的原創視頻作品《中國表達》。此作品在2022年7月19日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指導、中國外文局主辦的2021“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頒獎典禮上,從全國3000余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一等獎,是重慶地區唯一一件獲得一等獎的作品。作品以國家級非遺項目——接龍吹打的嗩吶為核心,以外國友人詹姆斯拜師學藝為主線,將中國嗩吶與西方音樂巧妙融合,通過嗩吶表達情感,并將中國表達方式向世界傳播?!吨袊磉_》題材聚焦精準、影像表達豐富、價值引領到位、社會反響強烈,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重慶聲音注入新能量、新活力。

突出“重慶味”,一城千面解鎖重慶印象

從巴國、巴郡、巴縣到巴南3000多年歷史,作為巴渝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傳承區域,巴南鐘靈毓秀,文脈不絕?!吨袊磉_》兼具文化的寬度、歷史的厚度、美學的廣度,精粹巴南區優秀風光風貌、人文景觀和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詩意”與“遠方”的交融間、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間,讓觀眾遇見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重慶。

文化軟實力來源于歷史沉淀的硬功底。千百年來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接龍吹打,堪稱巴渝文化的一朵奇葩?!吨袊磉_》用傳統文化破題,以國家級非遺項目——接龍吹打的嗩吶為核心,吹響中華文脈的正音雅韻,讓世界聆聽地道的巴渝禮樂,彰顯“天造地設”的文化自信。在作品中,接龍吹打傳承人姚博文精湛演繹中國古典民樂名曲《百鳥朝鳳》,用嗩吶聲惟妙惟肖描摹燕子、藍雀、畫眉、百靈等百鳥和鳴之聲,動人的旋律不絕于耳,余音繞梁,令人回味無窮。樂曲聲中的鶯歌燕舞、鳥語花香與天坪山麓的層巒疊嶂、萬木競秀交織輝映,既吸引了來自遠方的客人詹姆斯的目光,又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千年國樂之美,悅耳悅目、悅心悅意、悅志悅神。

此外,《中國表達》還全面提升視覺體驗,以豐富的鏡頭語言,為抽象的城市形象賦予生動的表現形式。開篇融入的大量航拍鏡頭和延時攝影,直觀呈現云??澙@、峰巒疊翠的絕美人間仙境美景,張弛有序、大氣流暢,奏響“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美妙樂章。當詹姆斯徜徉于別花山房時,作品靈活運用特寫、中景、全景等多種景別,被群山綠水環繞、白墻黑瓦的園林式建筑宛若“世外江南”一般,展示出重慶古樸而典雅的一面,讓“近者悅、遠者來”,向世界發出“行千里、致廣大”的深情邀約。

彰顯“國際范”,面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隨著全球化程度的不斷擴大與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中國與世界交流的步伐持續加快,國際傳播聲量不斷提高。在一個機遇與挑戰共存的時代,當下的重慶,比任何時候都有責任、有信心、有底氣講好重慶故事,發出中國聲音?!吨袊磉_》用好國際話語體系,在求同存異和包容創新中努力消除認知“代溝”,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彰顯中國氣派。

為了解決“入鄉隨俗”的問題,《中國表達》采用海外視角,講述中國故事,力圖讓不同地域的觀眾聽得懂、能共情。鐘情嗩吶、喜愛中國文化的英國人類學學者詹姆斯成為該作品的主角,主創團隊的國際化選角思維,既讓東西“對話”成為可能,又增強了海外觀眾對作品的認可與接受度。為了破除文化間的原生壁壘,主創團隊增強作品的國際化敘事能力,以詹姆斯被嗩吶、中國紅等元素深深吸引后,向接龍吹打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唐佑倫一波三折的拜師學藝歷程為劇情主線,提煉挖掘因熱愛而執著、因失敗而沮喪、因成功而喜悅等人類共通的情感,展現中國人與外國友人的真誠交往、坦誠相待,反映人性光輝與人間溫情,演繹有情有義、有血有肉的中國故事和中國情懷,以強大的感染力直抵人心,激發觀眾的共情與共鳴。在作品尾聲,詹姆斯用嗩吶吹響了風靡世界的樂曲《Victory》的旋律,以音樂為橋,打破語言隔閡,凝練“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之力,“四兩撥千斤”地讓中國故事深入海內外觀眾的腦海里、心坎里。

廣交“朋友圈”,推動中國聲音愈發洪亮

受制于平臺小、資源少、預算低等因素,相較于中央及省級媒體,地方媒體尤其是區縣一級媒體在對外宣傳工作方面存在“先天不足”。為了擺脫這一尷尬境地,一方面,巴南區融媒體中心打通矩陣聯動傳播“縱貫線”,于頒獎典禮之后,立即在巴南綜合頻道《巴南新聞》、“巴南手機臺”APP、“看巴南”微信公眾號及抖音號、“巴南發布”“巴南廣播電視臺”微博號協同播發《中國表達》榮膺2021“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一等獎相關內容,聯動大屏小屏,兼顧傳統端和移動端,全方位、立體化宣推,聲勢浩大,效果突出。另一方面,巴南區融媒體中心積極整合資源,擴容優質內容矩陣,橫向聯動省級知名文化交流品牌活動,互通互利、合作共贏,為傳播重慶國際形象凝聚強大合力。自2018年以來,巴南區持續開展系列活動,以非遺為紐帶,以傳統節日為媒介,加強中國傳統文化宣傳和巴南區鄉村振興成果展示及對外交流,吸引了2000多位外國友人參與?!吨袊磉_》即以該項活動為基底,應運而生。畫面既完整展示了外籍學生代表遞“拜師帖”、行獻茶禮的莊重拜師儀式;又呈現了外國學徒們淋漓盡致演繹木洞山歌、姜家舞龍等非遺文化項目的熱鬧與非凡。

“集眾智、匯眾力”的《中國表達》打好線上“搭臺”線下“唱戲”、國內國外同頻共振的“組合拳”,通過視頻作品,展示了開放的中國、現代的中國、世界的中國,成功實現了線上內容和線下活動的良性互動,讓線下的中國故事向線上延伸,讓線上凝聚的中國力量向線下傳導,畫好“同心圓”、架好“連心橋”,讓巴渝韻、中國味更好地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文/山城視聽